冰棒雪糕是暑天必备神器,不少家庭都是一买一大堆,跟批发似的~~~有时候吃不了,一放几个月,偶尔也赶上停电冰箱里雪糕化了又冻上的时候……近日,有报道称: 这样的雪糕最好别吃,可能有毒!
怎么办?小编前天才吃了一根“软踏踏”的变形雪糕……
报道来自,央视财经《第一时间》,该栏目就“是否留意过雪糕的保存温度”和“融化变形了的雪糕再冻住后能不能吃”的问题,采访了太原雪糕销售人员和太原市民,大家都表示“没有留意”或者“不太清楚”。
于是,记者又采访了一位专家。该“专家”表示:如果雪糕或冰激凌达不到要求的储存温度,就会引起一些结构的变化,形状也发生一些变化。 有些雪糕经过融化以后再重新冻住,就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物质,比如说可溶性毒蛋白、胺类等等。
看“专家”说的头头是道,于是不少媒体也开始大力报道了!
但此话一出,立马引起了一些食品及营养领域专家的质疑。
比如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云无心就表示,“来自央视的节目,已经有许多大小媒体在‘惊曝’。这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请问各位营养学界的大咖:你们的教科书过着专业文献里有这种说法吗?如果有的话有没有哪位能发给我学习一下?”
北京友谊医院营养科营养师、营养界大V顾中一转发了云无心的微博,并表示,“我赌5块钱这位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不是营养专业毕业的。”并配了张以前她接受采访的图。
从下面这张配图中可以看出,在2015年10月21日,有生活晨报的记者采访该“专家”螃蟹有哪些使用禁忌,她提醒广大吃友,蟹不能和柿子同时吃,也不能和橘子及红枣同时吃。其实“蟹不能和柿子同时吃”,这个流言早已有专家和科学实验辟过谣。
同时,在果壳网顾中一也特意发表了文章《雪糕化过再冻上,会产生“毒蛋白”?》在文中,顾中一进行了如下分析:
【胺类】很多人都很熟悉,比如鱼虾海鲜保存不当发生腐臭就是胺类的味道,有毒的胺类物质那是蛋白质腐败过程中产生的,烂成那样的雪糕你还会吃吗?
【可溶性毒蛋白】我在文献数据库中没有查到这个词,只好从字面意思上猜测,可溶性毒蛋白就是一种可溶解于某种介质的、在小剂量下会对某些细胞产生毒性的蛋白质。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就是说:二次冷冻的雪糕会产生一种口服后损害人体健康的蛋白质。
首先,正常人类的消化系统是很强大的,绝大多数蛋白质都会被分解为氨基酸,很难通过口服产生特定的生理意义,难得遇到会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比如过敏)医学机构早就做出警示了,因此一般来说都可以放心。
其次,假如这位专家说的是真的,要知道雪糕原本就是液态下被冻结的,第一次冻完没有这些有害物质,凭什么经过再次融化、冷冻就产生了呢?
就一般的物理化学因素而言,强酸强碱高温紫外线的影响远比冷冻要大得多。
冷冻甚至是保持蛋白质结构的一种手段,更不会把无毒蛋白质变为有毒。
我们都知道,把雪糕放入4℃的冷藏室,雪糕就足以融化成“软泥怪”了,即便重新冻好那个形态估计也卖不出去了,然而这个温度还不足以达到让微生物快速繁殖的地步。
此外雪糕中的其他成分也是常见和安全的食材和食品添加剂, 仅凭温度变化就产生了有毒蛋白纯属杞人忧天,这种温度改变如果能导致蛋白质产生毒性,食品加工早就没做了。
结论
融化变形再冻住的雪糕
含毒蛋白是扯淡!
口感差了点倒是真的!
来源:东莞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