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章晓铃

第1141期

极喜欢水阳的青石老街

细雨绵绵,又一次徘徊在老街上,找寻着对老街的追忆和相思,找寻着墨色瓦片熏染着的皖南徽派房屋和斑驳的马头防火墙。老街的青石板,早已荡然无存,屋檐下,雨水“嘀嗒一嘀嗒”的声响,回荡在千年古镇上,似乎是岁月的年轮发出的声响,亦或是怀古岁月留下的痕迹。细雨中的老街,少了些喧嚣,多了些静谧,晨风中,仿佛飘着岁月的沧桑,哗哗的细流,也默默诉说着时光更迭的悲壮。

微风带着忧虑吹来那江南的花香,我倚靠在黛瓦粉墙下的街巷旁,看着拓宽了的平坦的水泥街面,思绪再一次伸向了远方。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古镇,诗样的千年古镇,我有些许的遗憾,因为我在追寻,多少次追寻,曾经的水阳青石老街,你为何少了昔日的风采?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老街静静地依偎着水阳江,南北走向,长约3华里。街两旁一溜儿大都是徽派建筑的房屋,粉墙黛瓦马头墙,鳞次栉比。街面是清一色的门市,高高宽宽厚重的门板,被有序地叠加在铺面的一角。街心是清一色的青石板,中间铺5块五六十公分宽青石,沿街衙铺两块同样宽的路牙。两旁路牙、街心的青石和街店铺面的石门槛,因被人们千百年踩踏,早已光滑发亮,能照见人的脸影。过年过节,百余家店铺前挂起了红灯笼,大街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充满了喜庆。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小镇有17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东岸长街因日军侵占而烧毁,青石板街面随着岁月变迁也被撬走它用。西大街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集镇改造与拓宽,青石板街面铺成水泥路面而丧失了古旧的特色。随之沿街旧房屋铺面的改造,木板房变化成砖砌店铺,卷闸门代替了木板槽门,新旧参差,层次不一,渐渐丧失了它古旧的韵味。

想起老街,想到记忆中那泛着青光的青石板,心中会油然升腾起一种岁月的沧桑。

记忆中的老街,夏秋季节里,两边街衙一溜儿坐着一些悠闲的人,看着街上川流不息的人群,望着呆儿。一边手里忙活着事儿,一边高一声低一句地搭着话茬,闲聊天儿。

老汉们则一手握一根长烟袋,夹着一根草纸卷起还在冒着青烟的火捻子,一手从挂在烟袋上的布兜里捏出一小撮焦黄的烟丝,用食指儿轻轻地捺在烟锅里,然后换手拿起草纸捻子,对着口儿“扑”的一吹,待青烟散去后,火苗儿亮起来,老人便眯缝起眼,点燃起烟锅儿,“嗞—”“嗞—”儿十分惬意地吸起来。接着又将吸尽的烟灰在身边的青石板上“叭哒”“叭哒”地敲两下,又重头再来。还间或与街上走过的熟人打着招呼,与旁边的老伴儿搭着话茬。 老妇们则在旁边埋头搓洗着头天换下的脏衣裳,或是拾掇着蔬菜,准备着中饭,还一边与对面、邻居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茬。

而一些富贵人家,男人则手握一柄收放自如的纸扇,女人则手擒一把轻盈的鹅毛扇,他们各自倚坐在门前,喝着热茶,品着茶干,嚼着花生米粒儿和磕着各色瓜籽儿。更有稀罕的把式,则端一个小方凳子,泡一杯浓茶,放几块臭干,一碟香菜或腌姜、醋蒜,一屁股坐在街衙边青石板上,端着酒杯惬意地喝起酒来。间或兴头起来,还扯着嗓门儿,高声地哼唱起几句皖南花鼓戏或京剧老调。那些对面的、门口的、青石板上路过的,都会应和与吆喝着,鼓掌叫好……

小镇的人情味儿很浓,小镇的氛围在这里十分亲切而祥和。

记忆中的老街,纯朴,温婉,亲切,优雅,幽静。街两旁的房屋、木楼,一间紧挨一间,一幢紧邻一幢,那弯弯曲曲的街道,林立的店铺,古色古香的门匾、招牌、幌子,还有那班驳的墙面,青黛的砖瓦,雕梁画栋的枋梁,屋檐桡角的装饰,皖南徽派建筑特色鳞次栉比的房屋,房屋间高低耸出的马头防火墙。以及住家大户屋内紧靠墙壁的大条桌,条桌上摆放的景泰蓝花瓶,花瓶上插着的一两束绢花、鸡毛掸子、整束家规吓唬小孩的戒尺,还有屋内墙壁上悬挂了不知多少年月的中堂字画、字体遒劲的的旧式对联、诗联。条桌前摆设沉重的八仙桌,八仙桌两旁各自面门横放的厚重长凳。这些和长达三华里的老街,混合成一幅沧桑千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的江南水墨画,刻下了厚重深远的文化记忆。

记忆中的老街,当夕阳西下,两岸在喧闹声中渐渐安静下来。白墙黛瓦在余辉下透着古朴,墙角青苔在阴影中泛着绿茵。小巷深深,曲径通幽;青石板锃亮,呈现岁月幻影;悠悠白云,飘浮上空;远山近水,青绿相衬。上街头的梓潼阁,对岸河东的龙溪塔,倒映河中,遥遥相对,辉映成画。我不禁为两岸塔阁江中辉映的魅影而惊叹:“东岸宝塔西岸阁,龙溪古镇名景扬。长街拥河三华里,宛陵北域境绝佳。”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想象中自己相继登上了龙溪塔和梓潼阁,禁不住为水阳江畔鱼米之乡这两座壮丽的古建筑而赞美:“塔阁台上塔阁游,塔去阁空江自流。古时曾为水阳仓,漕运一水达长江。今日阡陌鱼蟹壮,水运造船蟹苗乡。总为浮云能蔽日,宛陵不见使人愁。”

曾记得,朋友发给我一张340年前宣城画家梅清于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游览水阳的写生《龙溪水阳》画作摄影图,我十分珍爱,视若珍宝。凝望着它那景色俊秀的构图,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起伏,近处宽阔的江流上舟船帆影,塔阁在两岸巍巍遥对,沿江两岸房屋栉鳞次比,如一幅被人俯视的图画在面前缱绻地铺展开来,让人目不暇接。我在遐想中,如梦似幻地在脑海中为这幅画作题诗如下:“青山塔阁映两岸,古镇荫在暮色中。河中舟楫挂帆影,沃野田陇难望见。稻堆山落中流外,金宝大地丰收捷。三国遥远成千古,一江清水往北流。”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如今,穿越历史的长空,遥望钟灵毓秀的宣州大地,听水阳江水涛声依旧,将小镇深情地揽入怀中。放眼远望,昔日的“古塔凌云”“亭阁映月”“柳荫龙舟”等美景至今清晰可见;“塔下练兵”“万人筑圩”“战阵操练”,夯歌声声,如鼓如号,鼓号相闻,壮怀激烈。“梓潼已乘云鹤去,此地空余梓潼阁。物换星移几度秋,白云千载空悠悠。丁奉将军功犹在,沃野田陇畦连畦。阁中诸侯今何在?槛外大河空自流”的自然美景依存。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两岸老街静静地依偎着水阳江,默默地静卧了千余年,始终陪伴着它的母亲河悠悠地流淌。

如今的水阳老街,似一条卧龙蜷伏在水阳江畔。梓潼阁和龙溪塔隔河相望,如一对情人。宝塔如伟男,雄立东岸;亭阁如少女,静倚西岸。亦犹如牛郎织女,中有银河相隔,虽千余年不舍,却难以跨越这刻骨的分离。

水阳老街,原建在圩堤之上,明代以前,旱涝无恙。后来刘伯温应朱元璋之命,为解除下游富庶地区洪涝灾害,筑东坝活动石闸,夏拒洪水肆虐以固下游圩城,冬泄上游蓄水以利下江航运。但却致使上游水阳江夏季洪水漫衍,冲出河道,淹没圩田,直至如今水阳江与青弋江汇流,从芜湖长江口泄出。而原本老街与圩堤平坦的地势,随着圩堤逐年加高培厚,到本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筑护堤防洪墙,随着屡次修葺、加固、续建和增设沿河栅栏,铺栽绿树草坪,它犹如护圩城堡,已成为堤内20万亩圩田村舍的一方“铜墙铁壁”,护卫着这里十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今也是一道气势雄伟的河上景观,供人们游览与观光。

每当春节临近,整条河道沿长街防洪墙泊满了三五千吨的铁驳船,那是该镇在长江、大海从事航运遨游归来的船户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他们家庭幸福祥和的象征。放眼眺望,它们就像远航的军舰回到了温暖的港湾,在东岸伟塔与西岸秀阁的辉映下,两岸景色是那样壮丽,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小镇故事多,随着时代的变迁,昔日千年古镇,在时代快速更迭的发展演变中,已逐渐变了模样,它变得越来越不像自己。昔日端庄秀丽的容颜变得越来越模糊,少了矗立江边千年古镇的韵味。在新的集镇建设与发展中,街道、公路、民宅、楼房,乃至住宅小区、家庭装修,均照搬城市模式,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山城与水乡似乎没有区分。现如今,你到访任何一个发展快的江南集镇,犹如你已跑遍了全部江南水乡。

曾经的水阳青石老街,你为何少了昔日的风采?在我幼小的记忆中,老街南北走向,长约3华里,它静静地依偎着水阳江,倾听着河水的低吟与哼唱。

犹记得,水阳老街有三个古老的渡口,上码渡,中码渡,下码渡。这三个渡口自古已有,说不清先后始于哪个朝代。上码渡直通河东南圩至小河口,在那个没有煤电的年代,东边山里高立洪的壮汉,每天挑着茅草和树柴,从山上下来,为这个数千人生活的小镇,源源不断地输送着柴禾,使千百家住户与店铺的烟火生生不息,让这一古街充满了生气。

中码渡直通龙溪塔东边的奉国圩,来往于河西街的过河客,大都是对河的街道居民和奉国圩乡下过河串门走亲戚与买卖菜肴的村民。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下码渡直通江苏水碧桥砖墙至高淳,来往于此的,过去大多是对岸相国圩的庄户人和往来于南京、高淳两地做生意的商贩。他们主要倒腾竹木、山货、农副产品进入高淳县和南京市,再将紧俏的工业品返销到古镇老街。如今这里已成为水阳人往返江苏各地务工经商的水上必经通道。据渡工介绍,这三道渡口过往的客人每天不下千人,仅下码渡就过半。遇上逢年过节,来往于此的过河客约达两三千人,加上圩内四乡八村串街的来往客逾万人。当年水阳老街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一斑。

老街是古朴自然的,老街又是繁华热闹的。清晨,当青石板上残留的露珠还在眨眼,随着袅袅炊烟飘荡在水阳江畔,老街在河边女人的杵衣声中开始醒来。前后挑水的、淘米的、洗菜的,还有在河边漂洗长发的少女,均和着哗哗的流水声,演奏出美妙绝伦的旋律。老街的青石板就像一张琴,又开始谱写新一天生活的曲子。

老街是宁静美丽的。夕阳西下,小镇逐渐安静下来。黛瓦粉墙透着古朴,墙角青苔泛着绿茵。小巷青石,曲径通幽;悠悠白云,飘浮上空。远山近水,霞光缕缕。上街头的梓童阁、对岸河东的龙溪塔,倒映在水阳江中,遥遥相对,相映成辉。沿江岸高高砌筑的防洪墙,犹如古代蜿蜒的城堡,白墙黛瓦的房屋,加上傍晚时分两岸闪烁的灯光,它们倒映在河面上,就像繁星闪耀在天河……千年古镇,如诗如画。此时如乘上一叶小舟,与仨俩友伴游弋江面,那情景简直令人流连忘返。

此时此刻,空气中弥漫的酒香,水阳茶干煮沸了蒸发的豆香,这些都让人陶醉。夜幕降临,老街没有炫目的霓虹灯闪烁,只有点点灯火伴随着星光,恣意地在天空和青石板上惬意地流淌。欣慰的笑意洋溢在劳作者的脸庞上,人们其乐融融,享受着风调雨顺带来的知足与快乐。

夜幕降临,老街上没有炫目的霓虹灯闪烁,只是点点灯火伴随着星光,恣意地在天空和青石板上惬意地流淌。难得的是有月亮的晚上,悠扬的二胡声、清脆的笛声、快乐的欢声笑语,此伏彼起,久久回荡,醉了老街,醉了水阳江水,更醉了千年金宝大地。

水阳青石老街记忆

老街的乡愁与记忆是美丽亲切的,老街的生活节奏是慢悠舒适的,它特别适合如今退休在家、生活无忧的人们。可惜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享受美好幸福生活的同时,再也找不到当年那老街的模样。日新月异的老街啊,我虽有太多太多的感慨,但记忆深处最抹不去的,还是那让我梦萦魂绕的水乡——水阳江畔那铺着青石板的千年老街!

(作者系宣州区水阳镇退休干部,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制作:童达清。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2日 20:43
下一篇 2022年10月22日 20: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