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 | 北京“骑迹”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贾晓燕

对于大多数北京人来说,自行车是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这个昔日需要凭票购买的家庭“大件儿”,经历过“自行车王国”的滚滚洪流,也打通过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如今,在“绿色出行”理念的影响下,自行车领衔北京通勤休闲新风尚,人们很喜欢在京城慢行系统中享受骑行带来的惬意与效率。

(1)从赊销到脱销的家庭“大件儿”

新中国刚成立那几年,自行车在北京并非主要的交通工具,商店需要推销才卖得出去。

据本报1953年2月20日4版《推销能手高凤朝》记载,1952年夏天,市百货公司第一批发部的一大主要任务就是推销自行车,但这项工作一向不好做,曾有一度,推销员一天跑了几十个地方都不见成效。

温故 | 北京“骑迹”

1954年3月23日,《北京日报》2版

因为销售困难,从1953年至1955年,北京曾采用过赊销的方式来销售自行车,一些大单位会出面替职工向国营商业部门办理“赊购”。至于农村,自行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根本没有销路。

随着生产的发展,北京市场上供应的自行车数量逐年增长,1955年达到3.4万多辆,1956年增加到3.8万多辆。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迅速提高,特别是1956年北京进行工资改革后,市民对自行车的需求量猛增。

温故 | 北京“骑迹”

上世纪50年代,人们骑车上班。

不过,自行车供应数量没能跟上人们购买力的提高。因为生产原料不足,北京出现了自行车脱销的情况。为缓解供应紧张的局面,那时候的市交电公司交通器材商店紧急从外地组织批发自行车货源,每到一批,交通器材商店就交给百货公司、食品杂货公司、公私合营自行车商店、郊区六大商场等北京89个单位零售。各零售单位卖车的时候,一般是挂牌写明当天卖多少辆车,如果排队人数已满额,后到的人就不用排队等了。(1957年1月9日《北京日报》3版,《自行车为什么脱销?》)

温故 | 北京“骑迹”

1957年10月5日,《北京日报》2版

到1957年10月,北京出现了市民深夜排队购买自行车的景象,一些不法商贩趁机套购倒卖牟利。为此,北京推出凭证登记供应的办法。经营自行车的商店每个季度办理一次登记手续,登记日期提前三天贴布告公布,出售数量以当季度能够得到的货物为限,额满为止。购买自行车的个人需要携带所在单位的介绍信到商店登记,每人限登记自行车一辆。商店到货后,依次通知登记人交款取货。(1957年10月5日《北京日报》2版,《自行车、缝纫机登记后供应》)

温故 | 北京“骑迹”

上世纪60年代,顾客在东四人民市场选购自行车。冯文冈/摄

渐渐地,自行车成了北京家庭重要的“大件儿”,谁家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定能令街坊四邻羡慕不已。只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北京只能采取凭票供应的办法,直到上世纪70年代,自行车还是北京市场的紧俏货。

(2)迎来“自行车王国”时代

198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日用机电产品工作会议,决定大力发展包括自行车在内的10种日用机电产品的生产,随后,各地争先兴建自行车厂和零配件厂。到1982年底,我国城镇约有自行车7700多万辆,其中,仅北京市就拥有377.3万辆,相当于全市每百名人口41辆。北京迎来“自行车王国”时代。

温故 | 北京“骑迹”

1986年4月11日,《北京日报》2版

自行车的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但部分骑车人交通法制观念淡薄,交通事故也频频发生。为此,北京曾多次整顿自行车交通秩序。1986年4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的规定》,禁止逆行、在机动车道上骑行、争道抢行、骑车带人、追逐竞驶等违规行为。(1986年4月11日《北京日报》2版,《关于加强自行车交通管理的规定》)1988年3月,北京要求骑自行车者要做到“八不准”和“一必带”,即不准骑车带人,不准从车前车后抢行猛拐,不准长距离走快车道,不准扶肩并行,不准双手离把,不准载物超宽超长,不准逆行和在便道上骑车,不准攀扶其它车辆;骑车上路必须带行车执照。(1988年3月15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今起整顿自行车行人交通秩序》)

温故 | 北京“骑迹”

1984年,北京整顿自行车秩序,红灯亮时,很多骑车人自觉在停车线内等候。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千万人口的北京城自行车数量已达到800万辆,若一辆接一辆地排起来,可从北京排到广州。每天早晨,数以百万计的自行车驶出楼群、钻出小巷,在街头汇成滚滚洪流。自行车秩序成为北京交通治理的一个难题。

温故 | 北京“骑迹”

1996年8月7日,《北京日报》8版

1996年5月,本报联合市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等单位举办了“自行车交通秩序大家谈”征文活动,发动全社会献计献策。活动历时两个月,市民提出了大量意见和建议,仅报刊、电台刊播的就达582条,其中,很多可行性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丰台交通大队在南三环路辅路、丰台北大地、六里桥等重点地区划设路侧停车位线和路侧禁停线3000多米,增设了10多个交通标志,同时针对旧街路窄易堵问题,渠化了三条单行线;东城交通大队将群众义务维护秩序的路口由4个扩展为10个,在王府井、东单等路口设立执法站,对骑车严重违章的当场给予处罚;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在官园桥西北侧路口悬挂起了全市第一面“绿灯禁右行”标志,让直行的自行车优先通行。(1996年8月7日《北京日报》8版,《良策参与共谋交通大计》)

从那以后,遵守交通规则、文明骑车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行动。

(3)共享单车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

2007年5月,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突破300万辆,北京正式迈入“汽车时代”,这既给首都经济更加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堵的现实问题。面对难题,北京坚持优先发展公交战略,倡导“绿色出行”。

就在这一年,北京市治理自行车被盗问题专项行动协调小组联合首都新闻媒体,共同推出“单车总动员”迎奥运首都公共单车推广行动。该行动以企业经营为主,希望通过异地还车的自行车租赁模式,缓解因家庭自行车保有量过大造成的重复占地、费用高等问题,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自行车使用率。启用头20天,就吸引了东城、西城、朝阳、海淀等上百名开车的“上班族”重新蹬上自行车。(2007年9月10日《北京日报》6版,《上百“开车族”重蹬自行车》)

温故 | 北京“骑迹”

2007年9月10日,《北京日报》6版

由于既方便又便宜,自行车租赁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到2009年5月,全市已有1500多个自行车租赁网点、近3万辆自行车。然而,单纯依靠市场化商业运作,公共自行车系统难成规模。

2011年,北京的自行车租赁开始由政府主导。那时候,东城区和朝阳区被定为公共自行车试点区域,围绕地铁5号线和10号线陆续建设了353个租车点、投放了10260辆自行车。(2011年6月17日《北京日报》6版,《自行车租赁5号10号线试点》)起初,公租自行车采取“免费+低费”的计时计费模式,以培养客源。一年后,首批2000辆公租自行车率先实现通存通取。(2012年6月17日《北京日报》3版,《北京公租自行车首次实现通存通取》)慢慢地,公租自行车不用再“哪里借哪里还”,市民骑自行车出行更加方便。

温故 | 北京“骑迹”

2015年,团市委等单位联合部分骑行俱乐部开展“9·22无车日3510绿色出行”城市骑行风活动。300余名骑行爱好者展示骑行风采,倡导绿色出行。方非/摄

从2015年开始,ofo(俗称小黄车)、摩拜等可以在任意地点租还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和公租自行车相比,这种共享单车不用停车桩、不用办卡,只需一个手机,就可以搞定从借车到还车的全过程,人气儿很快聚了起来。“方便,到哪儿一掏手机扫码就能骑,赶上有活动,经常可以免费骑,我的车都跟家停了一周了。”“汽车族”张先生说。(2017年3月16日《北京日报》8版,《共享单车填补出行“最后一公里”空白》)

温故 | 北京“骑迹”

2017年3月16日,《北京日报》8版

共享单车后来者居上,网点遍布京城。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范围内报备的共享单车运营车辆有99.85万辆,其中,中心城区有79.82万辆。(2022年9月15日《北京日报》5版,《共享单车运营区域扩大至所有行政区》)

如今,北京人已养成出门租自行车骑行的习惯,尤其是乘坐地铁和公交需要“最后一公里”接驳时,不少人都会选择骑共享单车来解决。

(4)2035年建成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

近年来,北京在疏堵的同时不断打造城市慢行系统,努力建设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

2019年5月31日,本市首条自行车“高速”——回龙观至上地6.5公里的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试运行,30分钟内便可从昌平回龙观骑行至海淀上地软件园。由于设施先进,这条路一开通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打卡,成了一条网红路。半年下来,自行车专用路累计通行突破100万人次,即使冬季工作日,日均通行量也保持在3000人次左右。与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和小汽车出行相比,自行车出行成为回龙观与上地软件园之间性价比最高的通勤方式。(2019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5版,《“自专路”将联网周边慢行系统》)

温故 | 北京“骑迹”

2019年12月19日,《北京日报》5版

2020年,《北京市城市慢行交通品质提升工作方案》发布,当年开始建设CBD区域等9个慢行系统示范区,中心城区打造“两纵”“两横”慢行示范街。其中,“两纵”包括东单南北大街延长线、西单南北大街延长线,“两横”包括平安大街、两广路。同时,回龙观至上地的自行车专用路开展东拓、南展、西延工程。(2020年5月7日《北京日报》5版,《今年打造九个慢行系统示范区》)

温故 | 北京“骑迹”

2021年,市民在完成慢行系统整治提升的东四北大街骑行。邓伟/摄

来自市交通委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北京完成了中心城区次干路及以上3218公里慢行系统治理工作,全市慢行系统林荫覆盖率达86.3%。“十四五”期间,五环以内路面宽度12米及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机非混行道路(支路以上)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2022年9月23日《北京日报》6版,《宽12米以上道路全划自行车道》)

温故 | 北京“骑迹”

2022年9月23日《北京日报》6版

边骑行,边赏景,慢下来的出行方式让整个城市通行效率快起来。按照规划,到2035年,北京将建成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随着更多慢行系统“连点成线、连片成网”,未来,将有更多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

资料来源: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0月23日 04:04
下一篇 2022年10月23日 04: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