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从朋友圈消失,我发现了这3点真相

之前很喜欢刷朋友圈,特别爱看朋友们分享的鲜活日常。

那时我体会到了朋友圈的含义:

朋友圈的英文名称是“Moments”,意思是捕捉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可现在的朋友圈渐渐变味了。

朋友圈很难再有真实的情绪,更多是一些链接、风景、三天可见的灰线……

我关闭了朋友圈的窗口,开始回归到现实生活中。

相信大家也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从朋友圈消失。

为什么呢?

因为所谓的朋友圈,不是真正的朋友圈,所谓的微信好友,也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朋友。

看完今天的这篇文章,你就会明白,很多人,已经不想在朋友圈里假装生活了。

来源:全景视觉

有些朋友圈,令人尴尬

之前因为工作原因,加了一个女孩的微信,算是点头之交。

没几天我就感受到她发圈的功力。

她的朋友圈内容,几乎全部围绕“精致生活”“秀恩爱”“生活富裕”三大主题。

比如,晒出两个角度的SK-II全套护肤品,加两张自拍,配文是:

前几天跟男朋友随口说了一下皮肤好干,没想到刚刚吃饭时突然就变出这套,好感动,好爱我男朋友。

往下刷还是她化着精致妆容,嘟着嘴的九宫格自拍照,配文是:

现在是等男朋友来接的小可爱。

再往下又是一张扮生气的皱眉自拍照,加数额不小的微信转账截图对话,配文是:

妈妈知道等下我要跟男朋友吃饭,说女生要独立,不能总花我男朋友的。他们都好爱我,怎么办!

上面这些内容,让看的人也很尴尬。

的确,朋友圈成了不少人打造完美人设的地方。

他们想成为令人羡慕的对象,希望自己展示出来的一切生活都是精致的。

发自己精致生活的朋友圈,并没什么问题,可过于频繁,一天好几条,也会让自己迷失在平行的线上空间,在精雕细琢的朋友圈里渐行渐远。

有些人会说:我发的100%都是真实的,我就是优秀,就是美满幸福,别人那是嫉妒我!

有句话叫:“我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

无数“恭喜恭喜”背后,藏着翻上天的白眼,泛泛之交就更不用说了。

真正希望你过得好的人,本就屈指可数。

来源:全景视觉

有些朋友圈,令人无奈

我经常会收到类似微信:

朋友圈第一条,请帮我点赞,谢谢。

有时我没回复,对方还会再私信来一条:

看到信息了没?点赞了吗?收到请回复。

这语气,我差点以为是老板发来的。

而这类集赞,往往三天两头就有一拨。

还有一类人的朋友圈,变成了情绪的发泄口。

骂老板,骂堵车,骂客户……

现在的人压力大、节奏快,都需要有若干情绪出口,这都能理解。

可如果习惯性发表消极言论,只会让自己成为负能量制造机,让他人远离你。

而且,人是很难做到感同身受的,就像鲁迅在书中描述的那样:

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来源:全景视觉

发朋友圈的人,“包袱”太重

有次午休的时候刷朋友圈,一个朋友发了一条很丧的动态,我打完字刚想安慰,结果显示该内容已删除。

其实也懂,发朋友圈的动作是情绪宣泄,发完之后删除,是不想被人看到脆弱的一面。

村上春树说:

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不准情绪化,不准偷偷想念,不准回头看。

成年人的必修课之一,就是“掩盖情绪”。

不是说不能丧,不能不开心,而是要明白,很多事情太过情绪化也无济于事。

如果说,删朋友圈是成年人的情绪包袱。

那么“拍照5分钟,发圈2小时”则是另一种包袱——太希望得到大家的关注。

我有一个朋友,有次和她组队去旅游,刚到目的地,她就拍了很多张照片。

我亲眼看到她从几百张照片里精选出几十张收藏,再层层把关筛选出9张,之后再通过各大修图软件进行雕琢。

等到一个她认为能获得许多赞的时段,精心排序,按下发布指令。

之后她时不时掏出手机查看留言和点赞数。

过了一会她对点赞数不太满意,又删除,再重新编辑发九宫格……

几番折腾,大半天过去了,旅游体验感几乎为零。

国外有研究表明:一个人花费在社交网络上的时间越多,这个人就会越不快乐。

社交媒体是“拟态环境”,展示的是加工的生活。

而随着你投入的时间越来越多,你就越来越在意是否得到别人的认可。

周而复始,发朋友圈就变成某种让你焦虑不安的负担。

来源:全景视觉

写在最后

其实,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个人自由,并不需要“上纲上线”,关键是自己开心就好。

如果想通过它社交,不妨发些对别人有价值的内容,吸引优质好友;

如果你想记录生活,不妨真实些,打造出一个自我展示的窗口,吸引三观相似的人。

如果喜欢享受现实中的生活,那便放下手机,远离朋友圈的假精致,做自己就好。

只希望大家,都能活得像这句话一样:

“不发朋友圈的日子,是在好好生活;发朋友圈的日子,是在认真生活。”

不羡慕每一个活在朋友圈里的人,让朋友圈成为认真生活的一部分,也让别人多一个认识你的窗口。

记住,活在当下,我们的重心应该是在生活里,而不是在朋友圈里。

我们一起找到生活的重心,活出真实的自己吧。

作者:临公子,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多家财经/职场平台签约作者,一枚理性爱财的工科产品汪。来源:自临公子的后花园(ID:hi-lingongzi)。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4日 06:57
下一篇 2022年11月4日 06:58

相关推荐

  • 女排世锦赛8日赛程!中国迎战小组第一争8强,晋级要看巴西脸色

    女排世锦赛正在进行复赛第三轮比赛的争夺,10月8日一共有7场比赛,也是复赛阶段比赛最多的一天。凌晨已经结束了三场比赛,多米尼加3-1德国、巴西3-0荷兰、波兰3-2险胜加拿大。凭借…

    2022年10月8日
  • 悲痛!近期我国多位医学大家逝世

    中国现代康复医学事业奠基人之一南登崑教授逝世。12月21日,记者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获悉,我国现代康复医学先驱与奠基人之一,国际知名的康复医学教育家南登崑教授,因病…

    2022年12月22日
  • 广东话骂人(广东话骂人口头禅)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广东话骂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东话骂人口头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广东话骂人谐音 1、冚家铲:冚家,即全家。冚家…

    2022年11月10日
  • 做网络营销的9种技巧(如何做好网络营销)

    跟着网络化热潮席卷全球,大小商家以及各类消费者都在日益承受网络带来的改动,网络营销也因其独有的优势逐渐成为现代营销的干流。似乎一夜之间,众多的中小企业网站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起。数据…

    2022年11月7日
  • 王宝强21岁获金马奖,影片却因尺度大和题材问题未能在内地上映

    这是王宝强的第一部电影,据说拍摄时他才16岁,原本王宝强是在剧组做群众演员,意外被导演李杨挑中,结果一夜成名,王宝强更是凭借此片获得了法国第五届杜威尔电影节“最佳男主演奖”以及第二…

    2022年11月14日
  • 为了搞明白哪款折叠屏最好用 我做了次5万块的横评

    稿源:中关村在线 说到智能手机在形态上的最大改变,折叠屏肯定是不少人想到的第一个答案。而从2018年第一台折叠屏手机诞生到现在,4年时间使这一品类变得足够成熟,市场上的主流品牌也都…

    2022年11月13日
  • 国表鉴赏之上海7221电视机手表保养

    #头条创作挑战赛# 序言 说起家喻户晓的上海7120,很多人都知道,那可能是我们的集体回忆,8,90年代的结婚三件套,电视机,自行车,手表,这手表一般就是泛指上海7120了。 但是…

    2022年10月31日
  • cf英雄级武器(cf英雄级武器属性)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cf英雄级武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cf英雄级武器属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cf英雄武器出来的时间顺序 擎天(英雄级…

    2022年11月11日
  • 山东籍航天员王亚平亮相“党代表通道”!谈了什么?

    今天(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会议开始前,首场“党代表通道”开启。 1 去年今日王亚平出征太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您是我国第一个在太空…

    2022年10月21日
  • 全国航班大面积取消真相来了(航班大面积取消原因)

    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很多远行的朋友都会选择最快捷的飞机。不过,今日一张张全国各地机场航班大面积取消的截图在网间流传,不少网友询问,今天各个城市的航班都大面积取消,到底发…

    2022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