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庞贝城”「新疆」

文图 | 老理行

庞贝古城,这个不是废墟的“废墟”,因被厚约5.6米火山灰毫不留情地掩埋而得以完整保存,从而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了两千年前原汁原味的城门、塔楼、街巷、广场、商铺、住宅、浴场、神庙、壁画、雕塑、大会堂、斗兽场、大剧院等古代遗存,有幸见识了古罗马帝国时期那真实而生动的生活场景,并由此获得了“天然的历史博物馆”的美誉。

在维苏威火山将庞贝从地球上抹掉1400年后,在世界东方的一个古老国度里,也有这么一个繁华的城市,却因连年战火等人为毁坏,终于在13世纪下半叶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但由于它所处的环境干旱少雨,是有名的火焰山地带,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这座千年古城也得以完整保存,因而被称之为“东方庞贝城”和“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它就是位于新疆吐鲁番以西约13公里的交河故城

怀着对这座几乎与古楼兰齐名的西域古城的几分好奇,我于2016年3月来到了一片沧桑、满目疮痍的交河故城,亲身感受是否像传说中的那样神秘和神奇。

交河故城子午大道,长350米,把故城分成东西两块。东面是官署区,西面是手工业作坊和民居住宅区

在吐鲁番当地一位维吾尔族朋友的陪伴下,我走进了这座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声名远播的千年古城。

眼前的景象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样:高大的城楼,宏伟的宫殿,宽阔的街巷,密集的民居,高耸的佛塔以及如织的游人。而是在30米高的悬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黄色土堆,残垣断壁,形态各异,在周围的秃树、枯草、沙丘和灰暗天色的映衬下,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极度的空旷、荒凉、沧桑和悲壮。正如古诗所云:“断壁悬崖多险要,荒台废址几春秋”。

漫步在像迷宫一样的古城遗址里,虽然辉煌不在、繁华已逝,但当年的市井格局及官署、寺院、佛塔、坊曲街巷等仍历历可辨,它在一次次带给我视觉冲击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点莫名的恐惧感。

也许历史上这里的厮杀过于惨烈,使这块土地阴气太重,我总担心在哪一个土堆后面会突然冒出一个面目狰狞的怪兽。如果没有入口处巨大石壁上雕刻的“交河故城”几个醒目大字,谁能相信这就是有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交河故城呢?而且令人费解的是,这么一个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古城遗址怎么会有“东方庞贝城”的美称呢?

塔林大塔,残高10米,处于寺庙区塔林遗址中心。大塔四方共有101座小塔,组成了宏伟壮观的塔林

塔林遗址,南北长88米,东西宽59米,主体面积5200平方米,由山门、大殿、僧房、庭院、钟鼓楼、水井等组成。

寺庙区主殿中心塔上的佛龛。在伊斯兰教与佛教纷争中很多佛像的头被毁掉了

然而,当你游览完故城全部的建筑遗迹,并充分了解了它那辉煌的历史、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建城方式及保存完整的城市格局之后,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可以与庞贝废墟相媲美东方古城。

交河故城建在两条河流交汇处的黄土台上,故有交河的城名。又因城市的建筑以崖为屏不筑城墙,被当地人称之为“崖儿城”。“崖尔城”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是一座呈柳叶形的半岛。因四周河谷环绕,让人觉得它更像一艘被搁浅的历史巨轮。这里崖岸璧立,地势险要,形成一个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宽约300米,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

据史书记载:交河故城为车师人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00至2300年。曾经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车师前国的都城,是该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与高昌故城一样,交河故城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上的交通重镇。班超父子、唐代玄奘法师和边塞诗人岑参等都曾到过这里,留下了千古佳话和不朽篇章。由于它地处中原王朝与匈奴两国之间,两国多次在城下交锋。公元前108年至公元前60年,西汉与匈奴“五争车师”,最终以西汉取得胜利而告终。450年,匈奴围困车师国长达8年之久,最终车师王弃城而走,从此,交河被并入了高昌,车师这个名字也从历史上消失了。

13世纪末,交河城毁于蒙古贵族叛乱的战火中。据说在战争最后,交河人把妇女和儿童全部都沉到井里,以免他们遭受残害和奴役。以致后来清理的三十多口井中,发现每口井里面都有人的骨架,而且都是头朝下。可见当时战争的惨烈程度。14世纪蒙古贵族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佛教改信伊斯兰教,在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城终于支撑不住,轰然倒塌,走完了它辉煌而又多舛的生命历程。

古城民居住宅区

这是1994年考古发掘的一口大型水井

从南边的城门进入景区,说是城门,实际上就是一个豁口,这都是因为战争导致城门上端坍塌的缘故。古城中间是一条笔直而宽敞的中央大道,长350米,宽3米,叫子午大道,是故城的中轴,它通向最北端主体面积达5200平方米的佛教寺庙区,同时把故城分成了东西两块,东面为官署区,西面为手工业作坊和居民住宅区。

子午大道两旁,矗立着一座座高厚的街墙,临街不设门窗,看得出,这种精心设计带有明显的防御自卫功能。城内纵横相连的街巷,把36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分割为若干小区,很像唐代长安城里的“坊”,足以说明交河城曾在唐代进行过一次有规划的重修改建。坊内最高建筑有三层楼那么高,向我们展示了千百年前这里作为车师前王国的国都曾经有过商贾云集、街市繁华的盛景。

古城子午大道东面官署区

车师前国王宫及后来的交河郡、县和唐代安西都护府最高行政机构衙署所在地。网络图片

由于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所以眼前所能看到的官署、佛寺、佛塔、街巷、以及作坊、民居等都是唐代在故城鼎盛时期的建筑物,让人感叹大唐盛世果真名不虚传,影响巨大,即使当时距离首都长安城几千公里的边塞小镇也有如此丰富的文明遗迹。由此感到,大唐帝国的强盛和对疆域的守护能力不可小觑。

交河故城最为传奇之处,在于它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方法。它不是按照一般城池那样用砖瓦土石垒起来的,而是在一块沟壑纵横的黄土台地上,由交河先民一寸一寸从生土中掏挖出来的一座城。难怪有人形容这座城市就像一个庞大的古代雕塑群,其独特的建筑实属罕见。他们挖地为院,隔梁为墙,掏洞为室,采用奇特的“减地法”,简单而迅速地建造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在故城西面的居民区,现在仍有很多民宅保存较为完整,甚至今天仍可以入室居住。还有那些狭长而幽深的街巷,像蜿蜒曲折的战壕,所有这一切,都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巨大创造力。

交河故城现存的建筑遗迹主要集中在古城中南部。南门入口一带则是毁坏最严重的部分

夕阳西下,我行走在一片金黄的废墟中,古代诗人笔下的“黄昏饮马傍交河”,“紫驼夜渡交河月”的故城美景已经不复存在,只能感受故城的残缺之美,不禁感慨万千。真是沧海桑田,岁月无情。世间万物,都有“生老病死”的生命轮回。无论曾经多么雄健,何等辉煌,最终都将被“时间”消磨殆尽,化作尘埃,回归大地。这是谁也躲避不了的自然规律。这话说得有点沉重。还是以余秋雨先生对废墟的一段精彩描写来作为本文的结尾吧:

“废墟表现出固执,活像一个残疾了的悲剧英雄。废墟昭示着沧桑,让人偷窥到民族步履的蹒跚。废墟是垂死老人发出的指令,使你不能不动容。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拨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再过多少年,它还会化为泥土,完全融入大地。将融入未融入的阶段,便是废墟。”

古城大街两旁尽是高厚的围墙,临街房屋不见一个窗户,带有明显的防御自卫功能

已经风烛残年,但仍然傲然挺立的交河故城,也许在大自然的摧残和人为的破坏下,会逐渐成为风蚀残丘、风棱石滩,最终化为粉尘吹扬而去。黄沙,将是它最后的裹尸布。但愿这一天晚一点到来。

【游览于2016年3月】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7日 21:28
下一篇 2022年11月7日 2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