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爸爸打人事件反转了!你为孩子出的头,都是孩子未来的坑

一个巴掌,一场推搡,让33岁的南京男子鲁某一夜之间成了全网关注的焦点,关于他的一段视频更是被无数人转发。

视频中,他先是猛地用手把幼童扇倒在地,又和一旁的孩子爷爷发生肢体冲突。随后,“幼童耳朵受伤”“老人倒地骨折”的结果也让人愤慨不已。

但随着事情发酵,网络上开始出现为他“叫屈”的声音,有些网友甚至表示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成年男性向老人和孩子动手?

又是什么让原先一边倒的网友改变立场?

这个南京爸爸掌掴幼童推倒老人的真相,似乎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一巴掌把自己扇成“凶手”

在讨论之前,我们不妨通过完整版视频尽可能还原整个“打人”事件的全过程。

一开始,鲁某和妻子带着孩子来到对方家中,从双方的交谈不难看出,鲁某的儿子小鲁在幼儿园被这家的小男孩文文打了,他们一家三口是来“要个说法”的。

但此时双方的气氛并不算太紧张,主人家的爷爷一边数落着自家孙子“你怎么可以打人家呢?”一边还寒暄着让鲁某一家落座。

但随着鲁某坐下,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起来。

他正面朝向小男孩文文,一字一顿地教训起来。

“第一,以后不能打人,知道吗?”

“第二,打别人,别人会疼,知道吗?”

“第三,不能拿东西打人,知道吗?”

每一句都被他重复了两三遍,火药味也渐渐浓了起来。

就在鲁某的“第三”说完没多久,不知是小男孩文文始终低垂着没回话的样子激怒了他,还是他突然想到自己儿子受伤的模样怒火中烧,他突然一巴掌扇向文文。

体型的悬殊让小男孩瞬间倒地,而一旁护孙心切的爷爷也急了,随手抄起一张塑料凳就向鲁某一家砸去。

被鲁某挥手打落后,老人又抄起了更结实的木制靠背椅准备砸向鲁某。

这一次,鲁某顺势把老人和靠背椅一同推倒在地,老人随即呻吟不止,再不能起身。

令人气愤的是,打人的鲁某在派出所并不承认自己打了孩子,他不知道的是文文家里的监控记录了这件事情的完成过程。

根据警方通报,这个男子已经被刑事拘留了。

平心而论,孩子之间发生这种程度的肢体冲突,受伤孩子一方的家长内心肯定是难以平静的。

这时双方家长必然需要通过良好的沟通、适当的教育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无论如何家长需要遵循的一个底线就是:

孩子打架,大人绝对不能动手!

别让保护变成伤害

关于鲁某的行为,“人民网评”给出的评判很是公允:

“鲁某这愤怒的一巴掌打掉了什么?看似出了一口气,但实际上也切断了自己的后路。

这不是保护自己的孩子,而是陷孩子于“不义”,也陷自己于极其被动的境地。”

一个巴掌让原本的“受害孩子家属”成了全网皆知的“殴打孩子老人”的凶徒,这份冲动,实在太不值当。

目前,鲁某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医生工作恐怕保不住,是否能免于牢狱之灾,还有待进一步审理。

我们能看到的只有疑似鲁某家属上门道歉的视频。镜头里,老人和妻子纷纷跪地不起,不住地作揖,请求被打孩子家属的原谅。

这份对家人的牵连和二次伤害,都成了鲁某“冲动的惩罚”。

记得视频里,他在扇倒小男孩文文后反复说了几遍“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

恰恰是他的“忍不住”,反而造成了更严重的后果。

被鲁医生猛扇倒地后,孩子的面部和耳部挫伤。

而孩子的爷爷,腿部多处骨折。

小T爷爷骨折@百姓关注

根据家长的说法,被掌掴的那个男孩,晚上自己睡觉都觉得害怕,要联系心理医生进行治疗。

自己的一时冲动,一次激烈的为子出头,却为自己和孩子的未来埋了大坑。

其实这几年,这样的“家长暴力护犊子”事件并不罕见。

四年前,浙江瑞安的家长刺死小学生案震惊全国。

一位林姓爸爸为了给自己被打的女儿出气,在放学时直接持刀刺死了女儿的男同学。

一开始不少人以为两个孩子之间存在严重的校园霸凌,但真相大白后,人们无不为两人之间冲突之“小”、事态之“轻”而叹息。

男孩追逐打闹时不小心打到女孩眼角,女孩当即流泪不止。

事后,在班主任的调解下,男孩向女孩道歉,男孩母亲也在微信上与女孩父亲林某取得联系,表示歉意。

第二天,班主任在全班面前说明情况,再次批评了男孩。

原本,一起冲突就该到此为止了,但女孩父亲似乎对“男孩没有当众道歉”耿耿于怀。在两天后的放学时分,持刀进入学校犯下血案。

他以为自己保护了女儿,却只是造成了更深的伤害。

我们很难判断,这些家长所谓的“护犊子”,到底是为了孩子着想,还是单纯地在发泄自己的不满。

作为成年人,他们本该在年幼孩子遇到冲突时以身作则,教会他们控制好情绪和行为,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用最坏的示范,给孩子和家人惹来绵绵不绝的麻烦。

以暴制暴的“保护”,不要也罢。

孩子被打之后,不止“打回去”

孩子被打了,到底该怎么办?这些年,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层出不穷。

有一种观点曾被很多人认可:孩子被打一定要“打回去”。

但如今看来,不少家长恐怕是误会了“打回去”的含义。

所谓“打回去”,既不是鼓励孩子单纯地用暴力解决问题,也不是让家长介入其中,由家长出面“打孩子”。

“打回去”强调的是不怕事的底气与勇于反抗、表达不满的意识。

关于“孩子被欺负”的问题,李玫瑾教授在《开讲啦》里分享过这几个观点。

其一,培养“不容易被欺负”的气场。

这话虽然听起来空泛,但却是最实用的一招。很多情况下,那些被欺负的孩子往往是旁人眼中“好欺负”的对象。

身材瘦弱、害羞内敛、声如蚊呐,这些特质本身并无错,但却成了某些人眼中的“靶子”。

作为爸妈,生活中不妨有意识地让孩子锻炼身体,拥有强健的体魄,充分肯定孩子,鼓励孩子遇事发声,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样自带“气场”的孩子,不知不觉就成了校园伤害的“绝缘体”。

其二,教导孩子不欺负别人。

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孩子之间的纠纷有时造成了肉体伤害,却很难分出对错,最后“各打五十大板”的判定也总有人不服气。

所以,爸妈对自家孩子的管束是首要的。“不怕事”的前面,首先是“不惹事”。

孩子本身不欺负他人,足以远离大部分冲突纠纷。

其三,教孩子学会解决矛盾。

孩子之间的纠纷,其实由孩子自行解决更好。大部分大人眼中的冲突,在孩子看来只是和小伙伴的小小矛盾。

有时,正是孩子不懂得如何让伙伴知道自己的态度和想法,才让问题如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解决矛盾,一是要态度,二是要手段。

所谓态度,就是让孩子学会说“不”:“你不可以这样对我”“你这么做是错的”“你再打人我就不客气了。”

而所谓手段,就是在需要借助老师和家长的力量时,及时求助;在遇上泼皮无赖时,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

想起最近一位家长巧妙解决孩子被勒索的案例。

她无意中发现自家孩子偷拿家里的钱,一问之下才发现,原来是在学校被“勒索”了。

她直接给了孩子一百元,当两个“惯犯”孩子又来勒索时,她果断选择报警。

当警察出面调取监控并介入后续处理,不论是对方家长还是学校方面,都显得格外配合。

最后,她成功为自己的孩子讨回了公道,也给予了对方法律范围内的惩戒。

这样的“智取”,显然比粗暴的武力解决高明太多了。

记得《接纳孩子》中曾说:“冲突是孩子学习社会规则的宝贵机会。”

冲突无法避免,现实也并非童话世界,孩子终究会随着成长接触到世界的不同面。

为人父母,我们能做的不是一厢情愿地打造“真空”环境,给予过度保护,甚至为此搭上自己,得不偿失。

相比之下,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着保护自己、面对世界,这才是有大智慧的父母真正该做的事。

点在看,学会正确保护孩子。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21:19
下一篇 2022年11月11日 2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