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医生打孩子”口碑出现反转,家长出现焦虑:孩子被打了怎么办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南京鲁医生上门打5岁的孩子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网上的视频来源是被打孩子的家长,受到了全网的关注,一直挂在热搜榜上。

事情闹大以后,其实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鲁医生被刑拘了,之后网络上很多讨伐的声音,围观者不怕事情闹大,喊着要判刑。

鲁医生的家属上门跪求对方的原谅,再次被放到网上,舆论推向了新的高度,这个时候网上的主要声音是:看吧,你的冲动,让你的妈妈和妻子受尽了屈辱。

到现在幼儿园视频曝光以后,人们逐渐趋于理性,不少人提出质疑:为什么5岁的孩子这么“凶狠”,为什么幼儿园的老师没有能够及时避免这件事的发生,那个被打的孩子太可怜了,这不就是“校园霸凌”吗?

紧接着又有人对原视频提出质疑:为什么视频不放声音,难道没有任何沟通吗?没有声音的视频,会带偏舆论,就不应成为直接的证据。直到鲁医生家人把聊天记录放到网上,大家把矛头指向了这个5岁的孩子身上。舆论风头已经开始发生转变。

现在有不少人把焦点集中在被打孩子一家,认为这一家擅长引导舆论,如今又折价挂出房子,拒绝和平解决,是想把鲁医生彻底搞臭。

这个事情刚一出来的时候,我们去接孩子放学,家长们就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就有不少家长的态度是: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头被打破了,真的很难过,会非常气愤。非常理解这位鲁医生的行为。

以暴制暴不可取,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当孩子被别的孩子打了,家长该如何引导?

这些年在网上没少看这样的文章,“打回去”成了很多家长支持的一种方法,坚持这样做法的家长有自己的理由:孩子被打,就要引导孩子打回去,这样孩子才能直起腰杆子,而那些喜好欺负人的孩子也才能被制服。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针对鲁医生上门打倒孩子的事件,北京教育学会青少年成长研究会秘书长陈刚有自己的观点。

他说:“在孩子成长发展中,每个节点都会有特殊事件、特殊任务所影响。被鲁医生掌掴的男孩来说,这是人生中一次被殴打的事特殊事件,而鲁医生的儿子围观了父亲的暴力行为,也会有负面心理印象,需要对两个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必须给孩子解释这件事的对错。”

家人要对两个孩子做心理疏导,让两个孩子度过这个阶段。

陈刚还提到了“校园暴力”,他认为当孩子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一件事,这个强势的孩子是欺负所有人,还是只欺负我们的孩子。

如果只有我们的孩子被校园霸凌了,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让孩子打回去,而是锻炼孩子的意志,增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可以勇敢的直视对方的眼睛,告诉对方:“你不可以打我,打我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暴力”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

如果那个孩子欺负的不只是个别孩子,欺负人已经是常态,那么就更不能以暴制暴,因为这样就会让那个孩子认为“打人”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这种方法就给那个孩子的人生挖了一个“大坑”。这一点家长必须要了解,尤其是强势的孩子的家长。

我们要教育我们的孩子,不能让孩子成为“施暴者”,同时我们也要引导我们的孩子,勇敢面对那些施暴者,孩子的问题,就保留在孩子的层面上来解决,家长不要直接干涉。如果遇到非常强势的欺负人的孩子,对方家长不管自家孩子,家长也要保持理智情绪,汲取鲁医生的教训。

事情越闹越大大,两个孩子都是受害者

舆论是很容易被带动的,不管是最初喊着要判刑的网友,还是现在把矛头对准5岁的孩子的网友。

其实如果这件事没有被放大,真的不算是一件多大的事情,两个孩子在学校打架,一个孩子受伤害了,孩子的家长非常气氛上门打了这个打人的孩子,

一位律师做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当这个孩子的爷爷举起木头凳子扔向鲁医生的时候,鲁医生没有反击,被打进了医院,那舆论又是另外一个样子。

鲁医生肯定是鲁莽的,孩子被打了,正确的做法是,带着孩子到医院去检查,然后把这些花费的费用拿到学校去,让学校作为中间平台来处理这件事,提出自己的要求,让对方孩子道歉,并且保证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打人的孩子的家长也要正视自己家孩子存在的问题,孩子在外总是打人,在这方面占尽了便宜,这不是好事,用陈老师的话说就是“给娟子的人生挖了一个坑”,该教育的时候要教育,该引导的时候要引导。

希望到现在为止,两个家庭握手言和,既然是一个小区的邻居,以前关系还不错,真的没有必要一直这样闹下去,曝光越多的信息,对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且网络是有记忆的,网友是有脑子的。

很多人看热闹不嫌事大,事情闹大了,对两个家庭和两个孩子都没有好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事到如今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没有必要。握手言和,给孩子做好心理疏导,是对孩子最好的交代。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06:42
下一篇 2022年11月16日 06: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