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中国抗疫的变与不变

中国政府最近优化了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涉及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优化调整隔离方式、加快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等十方面内容。“新十条”的出台,目的是持续提高防疫的科学精准水平,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现在,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到内陆地区,人们跨区域出行往来基本恢复畅通,中国社会正朝着生产与生活正常化迈进。

中国为何在现阶段优化调整防疫政策?这是在近三年抗击疫情取得显著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疫情形势新变化、综合研判各方面条件后的主动作为与理性抉择。换句话说,中国用近三年有力有效防疫,赢得了现在优化调整的时机与条件。

如果把这场抗疫比作一场战争,那么经过近三年的对决,作战双方的力量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明显变化。当前,全球多项科学研究都显示,相比于疫情暴发初期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明显减弱。而中国作为最早迎战新冠疫情的国家之一,目前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筑起了比较坚实的免疫屏障。与此同时,中国在与病毒的不断斗争中积累了大量经验,药物研发、医疗和物资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中国民众对病毒的态度也更加泰然。可见,中国迎来了一个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的关键“窗口期”。

从世界范围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防疫政策逐步放开时,几乎都会在短期内出现病例数激增、医疗资源紧缺等问题。中国的防疫政策正在“换档”,不可避免会有一个适应期。中国政府呼吁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群的免疫接种、要求一些城市加快完善分级诊疗救治体系、强调加强药物供应和医疗资源准备等,不仅是为了适应疫情新形势要求、尽快度过政策调整“适应期”,更体现了中国抗疫一以贯之的初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自抗击疫情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就明确,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此为根本遵循,中国先后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有效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成为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根据世卫组织13日公布的数据,全球累计报告新冠确诊病例约6.45亿,死亡超过663万人。中国官方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约36万例,死亡5235例。

得益于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8.1%,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9.9%,有力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随着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国内外机构纷纷展望,2023年中国经济将迎来修复式回升,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动力。

与此同时,中国为全球抗疫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过去三年,中国毫无保留地与世界分享抗疫经验与方法,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援助超过22亿剂疫苗,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前主席穆尼尔·阿克拉姆评价说,中国已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世界性模范,中国对全球抗疫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当前,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抗疫依然在路上。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因时因势调整对策——这就是中国抗疫的“变”与“不变”。沿着这条路子往前走,抓住当前“窗口期”实现“战略反攻”,中国离最终的胜利正越来越近。(国际锐评评论员)

郑重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整理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admin#loooy.com)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21:00
下一篇 2022年12月16日 23:06

相关推荐